補助=文化銀行?來聊聊這場創意市場 RPG 的開場劇本
2025-09-28
在寫這篇的同時,Vi 正在幫合作團隊整理下個月的補助核銷。想了想,工具思維篇的第一篇,就先來聊聊「補助」吧。
在寫這篇的同時,Vi 正在幫合作團隊整理下個月的補助核銷。想了想,工具思維篇的第一篇,就先來聊聊「補助」吧。
我是主任,今天想要聊聊當你開始做戲後,三五年內會發生的一些事。
我是在台港人,曾經是一名舞蹈系科班出身的表演者。後來因為跳太爛,大二就決定把人生戰場從聚光燈之下轉到聚光燈以外。大學畢業後,一個人來到台灣,讀完北藝大藝管所,曾跟近80名國際獨立藝術家與創意團隊工作過,涉足過場館、創意平台、藝術節、政府標案、獨立製作、國際交流等角色。現在更多人認識的我,是一名獨立製作人、國際專案經理、藝術行政、創作陪伴,或是一名追在創作者身後愛嘴碎「濃厚黑雞湯」的職涯同行者。
不論影視或劇場,導演工作要處理畫面、技術、故事、表演,還要面對製作方的經費與掌握工作進程,身居統籌與美感的角色,得要不斷切換工作時的理性與感性,這樣工作的難度比起設計或演員都還高上許多。
在數位網路發達的現在,該擔憂的不是沒有原創,而是眾聲喧嘩之後,遺留的孤寂唏噓、動物感傷。因此能讓人感到同在的作品反而珍貴,《山道猴子的一生》是個好作品嗎?在社群網路發達的現在,我想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