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自己站在那裡,我們才能確認下一個目的地》(下)

2025-10-28

文/Vivien   


Hey 創作者


延續上一篇的思路,Vi想再跟大家談談創作者成長階段這件事。


談這個是因為,Vi過去跟不同的創作者工作,當中有剛畢業20出頭的大學生也有中生代45歲以上的黃金壯年,大家常常會問Vi,到底一個創作者的成長會有哪些階段,我又怎麼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了。


老實說,這個問題的由來很大部分是因為表演藝術工作不像一般職場,會有明確的升遷台階,即使是獎項、獎補助機制,也不見得就是一個絕對適用所有創作者成長里程的標準,獎補助背後也一定有市場的思維和立場在運作。用年資去算也不是好方法,因為一個人的成長也不見得跟年歲絕對正相關。所以我們一個人走著做著就會有種,「所以我現在到哪了啊」的疑問。


因此,下面是Vi,從事製作行政9年來個人經驗整理出來的4個創作者角色成長階段:


一、配角創作者:

這個階段大約就是我們還在學/職涯剛起步的時候,創作者偏向以協作/參與部分創意的方式貢獻創意,比如說協助團隊整理共創文本、作為某一橋段的編劇、在一個音樂劇當編舞之類,我們的創意和能力比較是在協助整個團隊完成一部分的創意工作。


這個階段,團隊會給我們安全感,甚至提供我們一個創作的框框,我們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角色內填入獨特的創意,只要把自己的拼圖做好,基本上就不會出錯,自主性相對較低,有時不免自己的個人色彩被壓制,但好處是不用去背負一個製作的整體成敗。能力要求上會是個體輸出工具,但同時你在學習怎麼跟一群人完成一件事,掌握行業基本運作方式。


二、自主創作者:

這個階段創作者的個體輸出應該相當穩定了,因為也大致理解一個製作/創意計畫的基礎運作方式,你會開始想試試拿回自主權,進行屬於自己的創作或是為自己的教學內容負責,會開始研究那邊可以投補助/提供創作資源,以你自己的名義去承擔和發動一個創作計畫。


這個階段非常打磨創作者的自信心和抗壓性,因為你要為自己的創意負責了。不只是作品的創意方向,你可能要開始支付其他人的合作薪水,面對發想不完整就拿不到獎補助的壓力、面對觀眾對作品的品頭論足,甚至票房壓力。這個階段在Vi看來是最多創作者會停駐很久甚至職涯封頂的階段。因為你不止要把自己的創意做好,更開始被要求有管理期程、籌組團隊、市場敏感度和對外溝通等等創作以外的能力。認真說,這個時候你會開始發現,你喜歡的創作,也是你的壓力來源,一種名為責任感的壓力。


三、經營創作者:

能突破到這個階段的創作者,應該算是資深玩家了,在台灣來說大部分人應該都成立團隊了(因為不然多拿兩個補助,每年報個人所得稅絕對會炸掉XD)。你能在個案創作上悠刃有餘,也對個人創作的方向、美學、單案的創作計畫操作不再猶豫,甚至不愁每年的創作案量了,會有人主動來邀演、請你合作。可是你會開始發現,我今年做了6個製作、跑了10則通告,我還是原地打轉,每次工作就是重跑一次SOP,不再像以前每做一件事就有成長的感覺。


這個階段基本是Vi說的成長魔鬼期,像是減肥的平台期,從製作來說,也通常是由中小團隊轉成「品牌經營團隊」的轉捩點。這個階段,決勝點就是創作者要開始有「大局意識」和經營者意識了,你要思考的主力可能不再是一個創意內容怎麼做,而是你的一整年,甚至長遠數年內的作品要搭配怎樣的製作團隊發揮怎樣的社會影響力,並定義出你每年的發展目標。判斷哪些舞台,哪些創作資源的加入像長期合作的場地、製作人、設計師的整合可以讓你的團隊按照預定前進,怎樣過濾別人提供的合作/委託工作(對,你要篩選來的機會了哦),控制作品和創意的創新和維穩比例等等。當然事情走到這個地步,你絕對會有工作團隊跟你一起工作,但對創作者來說,此刻的你,已經多了一頂帽子「經營決策者」。


四、開發創作者:

最後這個就是封頂級了,此刻的你不但能把自己的團隊/作品發展經營穩定,你開始會去想怎樣用串連、創造的方式,聯合更多利害開係人去創造需求,解決問題,比如成立一些創意平台、獎學金等等,舉例像林懷民老師從編舞到創團到經營最後到在組織中成立「雲門教室」、「創計畫」「流浪者計畫」等等,你的創意會走到創造需求,解決問題的開發者階段,你不旦會做好自己的創意,養活你的團隊,你更可能會從你的創意,開發出事業和服務,以你的影響力,叫動人、資金、單位,一同從藝術去解決社會更多的問題。這大約是Vi目前想到的封頂級創作者,這刻的你,不只是藝術創作者了,是個社會不可或缺的開發業者了。


創作這條路很長也很遠,但不管在哪個階段,隨時確認自己站在那裡,我們才能確認下一個目的地。


跟你們一起努力的

Vi


作者|李芷蔚 Vivien

獨立製作人,表演浴場業務長,出生於香港,現居臺北。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

以獨立藝文工作者身份活躍於台灣與東南亞,擔任表演藝術製作人、專案統籌與創作陪伴者等角色,曾參與數十檔劇場及非典型節目製作、社區駐地創作、跨域行動與國際發展計畫等,以藝術管理職能多元方式推動藝術發展。具備策劃觀點與文化敏感度,擅長以結合創作脈絡與組織運作推進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