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文化銀行?來聊聊這場創意市場 RPG 的開場劇本

2025-09-28

文/Vivien 


哈囉大家,

在寫這篇的同時,Vi 正在幫合作團隊整理下個月的補助核銷。想了想,工具思維篇的第一篇,就先來聊聊「補助」吧。

補助,大概是藝術行政人員每個月最常遇到的事。以我一年六到八檔製作的節奏來說,差不多每個月都在申請、修改或結案的循環裡,約佔了 20–25% 的工作時間。而且,一場演出常常得靠兩個以上的補助資源才能生得出來。

補助這一塊有很多細節和工具可以談,但如果一上來就只講操作,對剛入行的創作者或演員來說,可能就像在吃麵時糾結要拿筷子還是叉子一樣卡關。所以在進入乾貨之前,不妨先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政府為什麼要給補助?


補助的起點

台灣的補助機制大家應該多少聽過:文化部、國藝會到各縣市的文化局,針對不同藝術形式,提供從營運、演出、創作到出版、海外交流等各種資源常態補助。其實不只是台灣,全世界的政府都會編列預算支持藝術。Why?

這背後有兩個重要的文化政策思維:文化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d Culture)民主的文化(Democratization od Culture)

「文化民主化」的精神是「把最好的文化帶給最多的人」。在很長一段歷史裡,藝術都是貴族和政權的專屬娛樂或精神儀式,作用大多是宣示、管理、展示與教育。直到民主社會建立後,政府才開始嘗試把文化帶進公共生活,讓更多人能夠參與。不過,這裡馬上就冒出一個副作用:誰來決定「什麼是最好的文化」?

而到了二十世紀初,「民主的文化」慢慢隨著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提升而浮現。這一次不再是單向地把文化「送下去」,而是鼓勵藝術平權,人人透過藝術表達自我、共同創造。久而久之,社會因此累積向心力和巨大的文化軟實力,也帶出市場需求和國際本土文化商機,甚至支撐了創意產業。

所以,補助其實就是一種民主制度的具體實踐。政府的角色,是確保你有機會創作或參與,再交給市場來決定你能走多遠、吃多飽。而當你開始思考申請補助的那一刻,你其實已經默默登入了「創意市場 RPG」這款遊戲。


把補助想成「文化銀行貸款」

假設你剛畢業,或是想在文化藝術裡做點什麼,政府就會透過補助幫你打開第一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間「文化銀行」,補助就是它提供的創意貸款。那你要怎麼說服銀行借錢給你?!

啊~你說為甚麼都說要讓最多的人得最多的機會,還要審查你嗎?

因為即使我們的文化理想是平頭式公平,但政府掌握的資金卻仍是被全體人民問責的,財庫的資源量體也有上限,我們也不可能把門檻設成要是18歲成人就可以拿到錢吧!

因此大部分政府會為了社會資金分配的正義和公平,遵循「臂距原則」成立間接單位—像台灣的國藝會或香港的藝術發展局(ADC),由他們請來業內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協助中立地判斷前來申請補助單位,誰更有機會在拿到政府「文化銀行貸款」後,能在市場活下去、自我成長,甚至為產業帶回利潤,養活產業內更多的人,間接幫這間銀行達成他「文化民主化」 及「民主的文化」的文化目標。

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申請補助的過程沒有很順,你會去看間接單位的評審委員是誰,然後打開「死亡筆記」(喂!)

沒有啦,不如回頭想想下面三個補助原則性思考,是不是還有哪一塊沒講清楚,讓委員們沒有看出你是一塊璞玉渾金呢?

補助原則性思考大概是這三項:

  1. 聯徵分數(你的信用)

    -  作品履歷、過去口碑、執行的穩定可行。 

  2. 未來收入規畫

    -  這個計畫能帶來什麼發展藍圖與具體可量化影響?

    -  它能創造市場上什麼長遠價值循環嗎?

  3. 開創性投資方案

    -  不一定要全新,但要能清楚說明「你的不可取代性」。

    -  但你的作品能讓大家對傳統、創新或未來有新思考嗎?

當然,如果補助沒過,不要氣餒。相信Vi,那些有上榜的人,一定有更多時間都沒有上榜,只是你看不到。更重要的是,請記得補助的落榜不會留下任何紀錄,這比找私人贊助、創投或是或是直接跑到市場上去讓觀眾募款都來得溫柔得多,其實是一個相當安全的試錯場域。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補助政策也是政府落實文化獎勵和克制的市場控制桿

不過我們也要誠實回來說前面提到的「誰來決定甚麼叫最好的文化?」,補助從來不只是「資源」,它同時是政府調控文化方向的「糖果」和「鞭子」。

舉例來說,當永續、共融、母語保育、原民文化、AI 等成為政策重點時,你會看到補助的數量和金額上都會鼓勵大家往這些方向創作。而相對地像按年刪減到大陸地區交流補助預算、要求獲補者克守工作勞動權益,否則收回補助之類的規定,就是政府以文化資源的最頂端落實文化克制的市場控制桿功能,確保文化發展的路徑,與政府的管理思維一致。

所以,補助既是一筆資源,也是方向盤。它能幫助你啟程,但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告訴你,這個社會希望你往哪裡去。請先不要拒絕,對剛進入行業的創作者來說,參考補助方向,不失是一種新手指南針。

只是補助資源管理和理財思維是一樣,聰明的玩家會慢慢領悟重點不在有甚麼補助可以申請,而你對個人現狀的掌握、市場的了解和管理工具的運用策略,這些才是擴大資源投入後效益差異化的關鍵。

所以下一篇 我們來談,人人都想要補助,但補助是不是適合人人呢?一些你可以自己做的自我檢測。


謝謝你讀到這裡;)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