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演者的50封信 no. 9 —— 看電影、看劇能學到東西嗎?還是一定要上課?
文/林惟駿

我是主任Wes,每週和你分享表演之路的認真筆記。希望每次都能分享一點方法,讓你有不同視角可以了解戲劇或電影,這個過程我自己都好快樂,於是分享給你。
從別人的作品偷學,這是做創作必須要會的功夫。
欸主任啊,怎麼一開場就這麼不道德!連怎麼努力都不談,就先開始談模仿談抄襲?
可不是,只是因為創作太憑感受,很難記載成冊,你要是不別人的創作學習,買了書八成也看不懂。
你試過把電影每一幀用A4鉛筆手繪下來嗎?
導演的工作之一就是負責畫面嘛,我的導演老師曾叫我把電影中喜歡的畫面截圖下來,分別是有人跟沒有人的。我帶了三到五張去,老師說「好,那你們回去把A4蓋在畫面上,把每條線給描出來。」
從那天起,我才知道什麼叫構圖。
原來每一顆畫面要能好看,不只是演員的配合,就連後方是立燈還是百葉窗、鏡頭是俯角還是仰角,小小一個變動就會差超級多。而這些所有的元素會構成讓我在看戲時,幾乎無感就沈浸到故事之中的體驗。
拆解跟模仿,絕對是把戲做好、把戲演好的兩個關鍵。
在表演課裡,我們也曾拆解過一些影星的表演,從整部電影中拆出他怎麼處理角色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再從這些變化裡拆出他怎麼呈現角色(有時候還會對比演員的本人狀態與角色狀態,從一些專訪影片可以看出端倪。)
然後你就可以鋪出一張網,可以看到演員與角色連結與差別、看到角色在不同時期的表現,甚至對比其他電影,可以看出演員怎麼處理不同角色的差異。
然後你會獲得一個視角,
這個視角會告訴你演員與角色關係,你也會藉此對標你與這個演員的關係:什麼是你可以模仿的、什麼是他獨有你模仿不來的、什麼是屬於你表達情感的方式。
我至今都還蠻感謝那堂課帶給我的影響,那天我離開教室後,開始用不同的視角看我看見的學校、走廊、樹葉的顏色,因為我知道我可以怎麼構圖去讓他變得好看。
但我也蠻感謝的是有那一門課,要是沒有老師這樣講,我也很難想像我可以自己找到這個觀點來學會導演。
到底是看戲看電影就夠呢?還是一定要上課?
我會覺得,
你看完電影看完戲之後,一定要有些人可以跟你好好聊,聊表演聊戲劇聊導演。
那麼你自己就會是一個具有動力的小學校了!
By 女朋友看不懂電影我會很痛苦的 主任

作者|林惟駿
表演浴場創辦人,身兼劇場導演、廣告創意,同時也以動作矯正教練的身份活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在戲劇圈常使用「班主任」的筆名。
執導《狂人教育》、《文明的野蠻人》,並曾參與電影《破風》、《葉問3》行銷企劃。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2020成立表演浴場,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提供
表演者自我經營、行銷佈局、身體訓練、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