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演者的50封信 no.8 —— 我該怎麼知道自己進步了?有沒有檢測的標準?

2025-04-21

文/林惟駿

我是主任Wes,每週和你分享表演之路的認真筆記。這次忙了一段時間大斷更,但還是謝謝沒有取消訂閱的你。

我很常在課堂上聽到學生說「我還不敢說自己是個演員,覺得自己還沒什麼作品。」不管男生女生,都會羞澀的這樣自我介紹。我偶爾可以從語氣背後聽出來,他們其實多麼渴望被看見、渴望去展現自己在表演下的苦功。


你們知道怎麼投籃嗎?


很簡單吧,站定位置、抬手、瞄準、投。

投不中就再投一次,你會延續上一球的手感與位置,再一次嘗試。



所以,進步乃至取得目標,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往往會忽略的,就是同樣目標、同樣路徑、再試一下。

(點播庾澄慶"再試一下")




可是拍戲就這樣啊!哪有這麼多時間讓你試!?

喂喂喂,是不是搞錯了,你怎麼會把練刀工跟出菜搞在一塊?中華一番是這樣教的嗎。


刀功是平常在家練的東西,是堆疊你出菜時可以更快更順更精美。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想做的菜(目標)以及能切菜的刀(路徑)並且不斷練習去推敲怎樣切更是你想要的。


同理:

同樣目標:某一個角色、某一段台詞

同樣路徑:同一種推進表演的理由,你可以稱方法或者系統,或說是什麼推動你講出台詞




我們希望獲得「感動觀眾」是表演的結果,誘發這份感動是來自於演員情感的真實,而這份真實來自於哪裡?是回憶嗎?是角色功課,還是邁斯納系統、契訶夫系統?


但不管什麼系統都好,我們只有通過同樣目標、同樣路徑,才能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在進步。


有時候你會覺得「可是這個方法我覺得我發揮到極致了,但就這樣」這可能是路徑的問題,我會問你,你試過不同技巧來推進表演嗎?

有時你會覺得「可是台詞就長這樣啊」我會問你,有沒有讀過更好的劇本(的確台灣很多劇本...你知道的)。


你說有啊!但別人不找你演啊!


把自己想要投的籃筐設在別人手裡,別人鬆手可就怪不得他們了

其實現在要自己發起一齣戲,真的沒那麼難,就算不找導演,你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變成演出或影片。

或者你在課堂上也容易認識其他演員、其他導演,那就組隊嘛!


其實很多人都想嘗試自己來創作喔。



這不只是為了要被看到,而是只有在一個固定目標,你所有的輸出才能「有效檢驗」它是否「有效作用」。


要是一下去演癡情男、一下去演小特助,好像挺難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的。


就像一個名廚都會有自己擅長的菜系,

一下做川菜、一下做西點,又沒有觀眾回饋的話,

很快會疲乏的吧。




By 常常說自己舞台自己搭的 主任


作者|林惟駿

表演浴場創辦人,身兼劇場導演、廣告創意,同時也以動作矯正教練的身份活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在戲劇圈常使用「班主任」的筆名。

執導《狂人教育》、《文明的野蠻人》,並曾參與電影《破風》、《葉問3》行銷企劃。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2020成立表演浴場,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提供
表演者自我經營、行銷佈局、身體訓練、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