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演者的50封信 no.6 —— 演員是不是要有天份?如果沒有怎麼辦?
文/林惟駿

我是主任Wes,每週和你聊聊表演之路的認真筆記。有時候寫著寫著,發現其實是寫給大學時的自己,於是希望也對你有用:
「我覺得我沒天份。」
小菜菜的你,時不時心底會冒出這些聲音吧。
其實我也曾和你一樣喔。
我是個普通高中升上戲劇系的孩子,面對同班許多人從高中就是戲劇社、舞蹈班或者正港文青,開口就談大衛林區或拉斯馮提爾,我看的金庸或特攝戰隊片在他們眼裡根本是屎吧。
大學的時候挺自卑的,在同儕間發揮也不怎麼樣,學校派發的劇本我也一律無感,在表演課、導演課要做呈現時更有巨大壓力。那時候十分消極,想說「未來什麼的就隨便吧」。
直到大四那年暑假,那本劇本讓我懂戲了
我看不懂深奧的劇本,無法理解為什麼同學們總是信手捻來就能有讓人入迷的創作。心想著學戲劇要轉系或轉學的成本也不小(表層能力無法遷徙),儘管學業再擺爛,還是得面對畢業。
那年在找畢製劇本時,學長介紹了我一個日本劇本。
那是我第一次,打開劇本後腦內滿滿都是畫面,每個角色在我腦裡都活了起來。
突然間,我懂怎麼導戲了。過往無法理解的"詮釋"、"調度"等等在我腦裡都理解了。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誰也攔不住我。
帶著這份快樂走進排練場,與演員的創作過程非常快樂,也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可以是個好導演。甚至隨著那次的經驗,日後在閱讀別的劇本時,也能找出如何執導的方法。
大師的一句話讓我釋懷了
在開始懂戲之後,常常還是覺得「這該不會是個神秘體驗吧」還是搞不清楚自己怎麼突然會了、難道是開竅、難道天份是撿到的?
數年後一次工作經驗,要採訪已故的國寶級京劇乾旦 夏華達,他聊著他為什麼喜歡畫佛、喜歡京戲、這些是怎麼成為他的養分時,他說:
「什麼土長什麼花。」
那瞬間我突然理解:
天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你本來就有的這個能力,有沒有擺在適當的地方發揮罷了。
在戲劇學院時我覺得我沒有天份,直到我認識那個劇本因而開竅。事實上不是我沒有天份,只是因為我從小看港片、看日漫,那樣的故事才是我擅長發揮的地方,因此被放到歐陸劇本的我,這份水土不服就被當做了沒有天份。
那句話讓我釋懷了,也讓我開始去閱讀日本文學、次世代文化等等,這些也慢慢養成我在創作時的風格,只是現在的我很少在戲劇創作就是了(笑)。
有時候在教學時,遇到覺得自己生活很無聊、自己沒才華的演員,我都彷彿看到當年自己的影子。我很難具體指出可以怎麼辦,不過或許你值得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嘗試。
可能你只是被擺在不適合自己的土裡面罷了。
如果你覺得不甘心、不只如此,那為了自己移盆吧。你可能適合網路、適合劇場、適合有一個經紀約,或許。但你都值得自己讓這這份或許發生。
by 也曾想過放棄自己的 主任

作者|林惟駿
表演浴場創辦人,身兼劇場導演、廣告創意,同時也以動作矯正教練的身份活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在戲劇圈常使用「班主任」的筆名。
執導《狂人教育》、《文明的野蠻人》,並曾參與電影《破風》、《葉問3》行銷企劃。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2020成立表演浴場,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提供
表演者自我經營、行銷佈局、身體訓練、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