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表演者的50封信 no. 3 ——​我想當演員!但到底該從哪開始?

2025-02-04

文/林惟駿

我是主任Wes,每週和你聊聊表演之路的認真筆記,當你再次見到這封信,就代表我們又奮戰過了一週!看看誰進步得比較快吧!

不管你是不是科班,這一題就像月經題:我們每個月都會相見。與月經不同的是:方法都一樣,而且幾乎每個人都一樣。但跟月經很像的是:當這題不再困擾你,代表你進到一個新境界了(喂!)



我直接公佈答案——

若在意自己給出去什麼,請先上課學表演。

若在意別人想要些什麼,請先接案看懂環境。

不知哪裡接案,請先上拍手及Facebook各大社團。



好了下課,本信終。

喂!


但答案就真的這麼簡單嘛。

關鍵其實就在這個「先」

就像不是每個廚師都是學餐飲一樣,在這社會上,往往我們接觸某件事、靠某件事混飯吃,一是你對這件事情有能力,再者是你找到讓這能力發揮的環境。


這兩件事,總得互相作用,才能讓你順利以此為職,把錢給掙了。



但事實上,每個人能力的形狀都不一樣。


就像有些人是通才,有些人是專才。如果把通才放到研究院,一個非常講究專精能力的地方,那他勢必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但要是把他放到了行銷領域,他一下子得碰社群、一下子得碰管理、一下子又得碰視覺美編,那他將能夠把自己發揮得很好。這個環境給他舞台,而他也有能力站上舞台。

那他做對了什麼事?

(如果你很常聽我的節目,那你會知道我很常問這句話。)

他做對的那件事是:辨認自己在意什麼。

能讓你行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舉個例,港片《買凶拍人》裡面有一幕,一樁假裝是拍攝槍戰片的買兇殺人行動,假劇組監製請了一個真臨演來演殺手,這個真臨演懷抱著演員夢,到了片場(其實就是殺人現場)很認真的追問假導演「自己該怎麼演」「走位怎麼走」「情感怎麼推」,完全沒注意到眼前的假導演其實正忙著打點待會真正的殺人行動。


這一段我看得很開心哈哈哈。




事實上,這位臨演先生的狀況即是:需要先理解自己要做什麼,才能產生行動的類型

但若不理解自己在做什麼,就可能完全無法產生行動。




同時也有些人的模式是:

先不管自己有沒有理解,先完成對方希望我做的(先理解對方需要就能產生行動)再回頭過來看自己是否消化。





我必須說,沒有哪個方法是好方法,只要能讓你有所行動的,就是好方法。

我總不會希望看到你毫無行動,連投履歷都不投吧。




因為不管怎樣,你終究要交付的是演技,而提供演技的程度取決你的能力 × 對方的需要

你的能力或對方的需要,哪件事對你來說比較重要呢?



兩個答案都可以,你終究兩個都需要,就先從你覺得重要的開始吧。



今天到這邊,還想聊些什麼的話,歡迎回信給我。



By 花很多人生才理解自己屬於哪類的 主任


作者|林惟駿

表演浴場創辦人,身兼劇場導演、廣告創意,同時也以動作矯正教練的身份活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在戲劇圈常使用「班主任」的筆名。

執導《狂人教育》、《文明的野蠻人》,並曾參與電影《破風》、《葉問3》行銷企劃。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2020成立表演浴場,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提供
表演者自我經營、行銷佈局、身體訓練、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