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職業創作者的50封信——從高雄來的演員

2024-12-23

文/林惟駿

「我想接戲啊,我就得往台北去,哪裡有機會就要往哪裡去嘛。」

我一位高雄演員朋友這樣說。

不出幾個月的時間,他就搬到台北了,我對他的行動力感到吃驚。一年多過去,他的確拿到許多比過去還要好的機會、陸續參加了許多拍攝。

一顆陀螺,說明你能不能進步


這讓我想到某天滑到的短影音:一顆靜止的陀螺躺在畫面中間,操作者陸續往場上打了幾顆陀螺,那些在動的陀螺擦到、打到靜止陀螺,慢慢的,靜止的陀螺居然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操作者把後來放進去的陀螺拿走,原本的陀螺還持續轉動,即便場上只剩下那一顆原本的陀螺,速度還仍然高速運轉著。

他在台北的這一年,了解到業界是怎麼看演員、選角是怎麼看履歷,職業組的前輩們是怎麼挑選合作對象。但——僅僅是搬到台北就會有這些機會從天而降嗎

不是,是他本身就很積極。

積極的認識人、積極的打入不同圈子,積極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而那個圈子裡的人,自然會把他的程度提升起來。

進入好的圈層


你可以發現為什麼有些人聚在一起,總是在聊一樣的事情。但換了另外一群人,很快就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因為人的想法會互相影響。就像你跟一群剛開始碰球的人打球,以及跟一組比你球技好的人打球,顯然你在後者會接受到更多刺激、也會更容易進步。這就是所謂的「圈層」。

一個好的圈層會不斷讓你打開認知的邊界,會去挑戰你對於既定事實的理解,而一個不好的圈層,會一直在彼此的認知邊界裡頭打轉。

再拿我這個高雄朋友舉例,我認為他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保持好奇、不斷認識新的人。他不會因為對方不是演員而不去認識他,甚至當我在聊一些經營與創業的話題時,他也保持高度的好奇與專注,當遇到他理解的,他會表達他的意見,來讓我知道他真的有理解;但遇到他不理解的,他也沒有直接躺平,而是慢慢地聽、慢慢的去想。

我在他身上也學到很多,過去我可能因臉皮太薄、怕生而不敢展開對話。好比,去年的經紀人大會我也有出席,當時約莫一百多人的飯局,讓我全場血壓升高(畢竟我是響鐺鐺的I人)。當今年的邀請送來的時候,我就想著這朋友大方到有一點厚臉皮的樣子,這麼一來在現場就能放下緊張,開始跟不同經紀人展開交談了。於是乎,也讓更多職業組的前輩們認識了表演浴場。

唯一的秘訣


但有些人會對「選擇對的環境」有錯誤解讀:彷彿到了對的環境就可以起飛了一樣。

我不覺得,

我覺得你必須先走到對的環境,然後能在裡面待下來。

陀螺動起來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被其他陀螺擠壓。要到國外學語言的過程,也要經歷好多比手畫腳的對話。你要到一個能夠成長的環境裡,也絕對不會讓你感覺舒服(你想感覺舒服,待在原本的環境裡就好啦!)。

我在福利社還有品牌小隊裡,都告訴大家「準備好接受靈魂拷問了嗎?」因為我希望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好玩、有趣、創意之餘,都能對自己或對別人有成長的意義。所以我必須問大家「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你做這件事情,想要為大家、或為你自己帶來什麼?」

我很慶幸,我身邊的這群演員們都很能陪我一起探索,甚至他們在表達看法時,都會讓我感覺被鼓勵:他們都在努力了,你也要努力呀!

我想,如果你真的有一點野心,想為自己爭取更多不同的可能性,那你該做的事情是好好的先檢視一下身邊的圈層:

  • 人際影響:跟他們來往,是否讓你接觸到新的視角?
  • 行動支持:你在這個圈層裡,有獲得實際的幫助嗎?
  • 情感歸屬:你在這個圈層裡,是否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在你讀到信的這個時候,應該是2024的年底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適合為了明年許下一個願望,我們都想要變得更好,要嘛是你走到更好的圈層、要不就是你在更好的圈層裡待著不逃走,這兩種都很了不起。

那麼明年的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你呢?從今天開始,試著聯繫一位能拓展你圈層的人,或者加入一個新的學習群體。

有機會的話,幫自己許下這個願望吧。



作者|林惟駿

表演浴場創辦人,身兼劇場導演、廣告創意,同時也以動作矯正教練的身份活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在戲劇圈常使用「班主任」的筆名。

執導《狂人教育》、《文明的野蠻人》,並曾參與電影《破風》、《葉問3》行銷企劃。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2020成立表演浴場,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提供
表演者自我經營、行銷佈局、身體訓練、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